T/CSTE 0001-2021是由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發布的團體標準,于2021年1月13日實施,主要規范了污(廢)水處理用碳源產品的技術要求、生產工藝、檢測方法及包裝運輸等內容。該標準適用于廢水處理中用于補充有機碳源、增強生物反硝化脫氮效果的產品,尤其針對水質可生化性差或需強化脫氮的場景。
核心技術要求
1. 成分與安全要求
單一碳源或復合碳源的有效成分需符合國家或行業標準,安全指標參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范》(GB 12268-2012)執行,確保無毒無害。
液體單一碳源為無色或微黃色透明液體,無異味;固體產品為白色結晶粉末或顆粒,無雜質且易溶于水;復合碳源為無色至棕黃色液體,氣味與配方一致。
2. 生產工藝
必須采用國家鼓勵的先進技術,禁止使用淘汰或限制類工藝及材料,避免生產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
生產過程需保障操作人員健康與安全,產品應化學性質穩定,無后續反應風險。
3. 應用場景
主要用于污水生物處理中的反硝化脫氮環節,補充微生物所需的有機碳元素,提升脫氮效率。
適用于市政污水、工業廢水等水質復雜或碳氮比(C/N)失衡的場景。
檢測與質量控制
檢測項目:包括有效碳含量、重金屬殘留、pH值、溶解性等指標,確保產品安全性和處理效果。
包裝與貯存:液體產品需密封防泄漏,固體產品防潮保存,運輸中避免高溫或劇烈震動。
實施意義
1. 規范市場:統一碳源產品質量標準,防止劣質產品影響污水處理效果。
2. 環保導向:推動企業采用清潔生產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
3. 技術提升:通過標準化促進碳源產品的研發創新,例如復合碳源、緩釋碳源等高效品種。
T/CSTE 0001-2021為污(廢)水處理用碳源提供了明確的技術規范,從成分、生產到應用全鏈條把控質量,助力污水處理行業實現高效脫氮與低碳運行。企業需結合標準要求優化產品設計,同時關注后續工藝適配性,以提升整體治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