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污水處理工藝是一個復雜且精細的過程,主要包括預處理、調節池、化學處理、生物處理、深度處理以及消毒等步驟。以下是對這些步驟的詳細介紹:
預處理:
目的是去除廢水中的大顆粒雜質、懸浮物和部分油類物質,為后續處理工藝創造良好條件。
常用的預處理手段包括格柵過濾和沉淀。格柵過濾通過物理阻隔作用,將廢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攔截下來;沉淀則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廢水中的懸浮顆粒逐漸沉降到底部,通過排泥系統將其去除。
調節池:
主要功能是平衡廢水的水質和水量,為后續的生物處理提供穩定的運行條件。
通過調節池,可以減小廢水水質和水量的波動,使后續處理工藝更加穩定可靠。
化學處理:
針對廢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和重金屬離子等。
常用的化學處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氧化還原和高級氧化等。混凝沉淀通過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使廢水中的膠體顆粒和懸浮物相互聚集形成較大的絮體,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來。氧化還原利用氧化劑或還原劑的化學作用,將廢水中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或易于處理的物質。高級氧化技術如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能夠產生具有更強氧化性的自由基,從而破壞有機物的結構。
生物處理:
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害物質。
根據微生物的需氧情況,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氧處理和厭氧處理兩大類。好氧處理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觸氧化法等;厭氧處理則包括UASB、兩相厭氧消化等。
深度處理:
為了進一步提高廢水處理效果,滿足更嚴格的排放標準。
深度處理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膜分離技術(如反滲透、納濾、超濾等)、活性炭吸附、離子交換等。
消毒:
目的是殺滅廢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以確保排放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氣消毒、紫外線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綜上所述,制藥污水處理工藝是一個多步驟、多方法的過程,需要根據廢水的具體特性和排放標準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