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常用藥劑種類繁多,每種藥劑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份詳細的污水處理廠常用藥劑匯總表及介紹:
一、酸堿調節劑
酸:包括硫酸、鹽酸、草酸、硝酸等。主要用于降低污水的pH值,使其達到適宜的處理條件(污水排放pH值范圍為6~9)。
堿:如石灰、氫氧化鈉(燒堿)等。用于中和酸性廢水,如電鍍廢水、制藥廢水等,使其pH值達到排放標準。
二、絮凝劑與混凝劑
絮凝劑: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酰胺(PAM),分為陰離子、陽離子和非離子三種類型。通過吸附架橋和電荷中和機制,使污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快速聚集成較大的顆粒,便于后續沉淀或過濾。
混凝劑:包括聚合氯化鋁(PAC)、硫酸鋁、三氯化鐵等。其中,聚合氯化鋁因其絮凝、沉淀速度快,凈水效果顯著,被廣泛使用。它能有效處理水中的重金屬物質,且對設備及管道無腐蝕性。
三、氧化還原劑
氧化劑:如過氧化氫(雙氧水)、次氯酸鈉等。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將污水中的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或低毒物質,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次氯酸鈉還常用于殺菌和脫色。
還原劑:如焦亞硫酸鈉、硫化鈉、亞硫酸氫鈉等。在特定條件下,如處理電鍍廢水中的六價鉻時,焦亞硫酸鈉可作為還原劑使用。
四、功能性藥劑
氨氮去除劑:用于去除廢水中的氨氮,生成不溶于水的氮氣、二氧化碳及水,并有輔助去除COD及脫色效果。
除磷劑:通過絮凝沉淀的方式去除水中的磷離子,保證廢水磷達標排放。
重金屬捕捉劑:與重金屬離子強力螯合,形成穩定不溶物而沉淀,使廢水達到排放標準。
脫色劑:用于改善水質、去除懸浮物和降低濁度,去除水中的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雜質。
消泡劑:對氣泡產生抑制、消除作用,降低液膜中表面活性劑的濃度,促使泡沫破裂。
五、其他藥劑
阻垢劑:又稱防垢劑,能抑制水中鈣、鎂等成垢鹽類形成水垢。包括天然阻垢劑、無機阻垢劑和有機高分子類阻垢劑等。
破乳劑:用于處理含油廢水,破壞乳狀液的穩定性,使其分離成油和水。
檸檬酸:作為螯合劑或絡合劑使用,有助于去除水中的金屬離子。
以上藥劑在污水處理廠中根據具體水質和處理需求進行選擇和組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的污水處理效果。